人文教育广义上包括人文学科的专业教育和人文学科的通识教育。前者指培养人文学科的专业人才,比如人文学科的博士、硕士、学士等等。后者指对所有学科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坚持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其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通常所说的人文教育,大多指后者。
人文学科总体上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四大门类。因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人文学科无法像自然学科那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精密性,可检测,可验证,可重复,并且能立竿见影地让人收获现实利益。我们甚至无法认为现在的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的作品比古代的更好,但在自然科学领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人文学科还要面对一些说了几千年还没有说清楚的问题,比如认识你自己,人生的意义,人该怎样活着……未来恐怕也难说清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值得去研究,不值得去阐释,不值得去回答。恰恰相反,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必须要去研究、阐释和回答。因此,尽管人文学科更容易受到争议和轻视,但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却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重视。
人文教育校正人类发展方向。人类社会在取得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诸多突破之后,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发展。曾有人认为,人因此可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全面发展自己,却没有料到人会被自己创造的物质和技术异化。一方面,有人公开宣称“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有人为了买手机而宁愿卖掉自己的肾。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享受成了衡量人价值的尺度,“钱是命,命是狗屎”,人沦为拜物教的奴隶。另一方面,人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被技术控制了,“人成为他所制作的工具的工具”。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可谓成功典范,但那些沉迷网游的人丧失了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功能,与其说人在玩网游,网游也在玩人。大数据技术让快递小哥在算法中疲于奔命,公司以此收割了更多利润。更极端的,还有人造毒品的泛滥。人在使用和享受技术,但技术也在支配人,甚至把人摧残和毁灭了。人丧失了在社会发展中本应具有的主体性和目的性。人文教育就是要强调和坚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无论怎样发展,都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维护人的尊严,关心人的命运,服务人的幸福。人,才是发展的目的。我们不能因为急着赶路,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人文教育培养更全面的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都是不可分离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其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在教育上,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掘青年学生的这种潜在本能,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是大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培养能领导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重要方面。”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看似无用,实乃大用——它有益于平衡发展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开阔我们对于真善美的认知和情感幅度,并且非常有益于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的共情能力、跨学科及跨文化理解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所有这些让人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丰盈、感受更敏锐、情趣更高雅、心灵更温润、追求更善良、境界更高远、能力更综合、人格更健全,发展更具潜力,未来也更有担当,避免培养出那些“有知识,没文化;有能力,没素质;有思想,没良知”的“高学历野蛮人”或“精致利己主义者”。
人文教育护佑人的终身幸福。对滚滚红尘中的每个人而言,生活都是复杂的、多变的,甚至是矛盾的、无常的。自然科学技术能解决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问题,但让人郁闷的许多麻烦恰恰并非来自这个方面,而是来自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关系问题,比如个人与集体、付出与得到、生与死、爱与恨、痛苦与快乐、想要与必要等等。毕竟,人是物质动物,也是精神动物,人需要信仰,需要精神支柱。著名的“门卫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是人生的必答题。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李瑞环曾说:“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他认为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说到底,人活着,要解决好精神刚需的问题,这个主要还是靠人文教育。多一点人文素养,人更容易安顿好自己的一生。
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人文教育还有一项重要功能——传承弘扬自己的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合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著名学者楼宇烈认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把握住自己的根和魂,传承弘扬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维系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血脉。加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人文教育,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说:“人本来不是‘人’,只有透过修养和教育,经由艺术和人文,方能成其为真正的人。”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其《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中认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所有的人,不论老幼,其实都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反思人生。我们没有深深地反省自己的生命,并理解我们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或是历史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不能问出最深刻、最广泛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的答案是,我们都需要再来一点人文教育。”
是的,我们都需要再来一点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