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吃什么美食(端午节还要记得吃这15种传统习俗美食)

时间:2024-12-01 13:10:03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汇聚了各地的传统美食。

每逢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节日食品,以此来祈求健康平安、阖家幸福。

然而,你知道吗?

除了粽子这一广为人知的端午美食之外,还有许多传统习俗美食同样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节日氛围吧!


一、粽子

——端午节的灵魂美食

粽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但真正与端午节紧密相连,并成为节日传统食品,则始于南朝梁代。

据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便是粽子最初的雏形。

后来,人们为了避免粽子被蛟龙吃掉,便用树叶包裹米,外用彩丝缠住,逐渐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粽子。

粽子,百度|

粽子主要由糯米、粽叶、馅料等制成。

粽叶多用箬叶、芦苇叶等,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清香,还有助于粽子的包裹和蒸煮。

馅料则因地域和口味的不同而各异,北方多以小枣、豆沙等甜味馅料为主南方则有咸蛋黄、五花肉等咸香、香甜多种口味选择

甜粽子,百度|

咸粽子,百度|

粽子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将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粽叶内,再用线绳捆扎,形成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这不仅是一种手艺的传承,更寓意着家庭的和睦、团结和美满。

同时,粽子也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和对历史的传承。

屈原,百度|

粽子除上述由来外,还与端午节的其他故事传说紧密相连。

例如,有一种说法是:

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咬食他的身体,便用糯米包裹着楝树叶和竹叶投入江中。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

人们为了避免粽子被蛟龙吃掉,便用树叶包裹米,外用彩丝缠住,形成了现在的粽子形状。

这些故事传说不仅丰富了粽子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如今,粽子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不仅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还逐渐走向了世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粽子都是人们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口味的多样化,粽子的种类和口味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为这一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龙舟饭

——广东地区的端午特色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美食。

其中,龙舟饭作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特色端午美食,不仅味道独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龙舟饭,百度|

龙舟饭,顾名思义,与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渡活动密切相关。

这一美食的起源,据说与古代农民为了犒劳辛苦扒龙舟(划龙舟)的村民而制作的一种大聚餐有关。

当地农民会在端午节期间,将糯米与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等食材一同烹饪,制作成美味的龙舟饭,供参与龙舟竞渡的勇士们享用。

龙舟饭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广东地区人民对食材的精心挑选和对烹饪技艺的精湛掌握。

选用的糯米要饱满、有弹性,搭配腊肉、虾米等海鲜食材,使得龙舟饭既具有糯米的软糯口感,又有着海鲜的鲜美味道。

同时,制作龙舟饭时还会加入一些传统的调味料,如酱油、蚝油等,使得整道菜品的味道更加浓郁。

龙舟饭不仅是一道美食,更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龙舟饭,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品尝,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龙舟饭的分享和品尝,不仅加强了邻里之间的情谊,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于龙舟饭流传着一个故事

旧时,农民在端午节期间为了感谢参与龙舟竞渡的勇士们,便制作了这道美味的龙舟饭来犒劳他们。

这些勇士们为了争夺荣誉和胜利,在龙舟竞渡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农民们为了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便用最好的食材制作了这道美食来招待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饭逐渐成为了广东珠三角地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当地人民都会准备龙舟饭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之,龙舟饭作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传统习俗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在端午节期间品尝龙舟饭,不仅是一种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验。



三、打糕

——朝鲜族的端午传统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美食。

其中,打糕作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之一,在南方地区较为盛行,且南方多称为糍粑,在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更是将打糕视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朝鲜打糕,百度|

打糕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这种美食的制作技艺最早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古老文明。

最初,打糕是作为贡品献给天地神明的一种食物,投喂于神祇以示敬意和感恩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糕逐渐流传到民间,并成为人们在节日庆典中常备的食品之一。

打糕,百度|

打糕的制作过程颇具特色。

它主要是将艾蒿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反复捶打而成。

这种制作方式不仅使得打糕口感细腻、软糯可口,更寓意着人们通过勤劳和汗水,奔向美好生活的愿望。

打糕在端午节中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首先,打糕的甜味代表了新年的甜蜜和好运,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其次,打糕的形状圆润饱满,寓意着团圆和圆满的家庭,进而寓意着一年的顺利和幸福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一起品尝打糕,不仅是为了享受美食带来的味蕾盛宴,更是为了追思屈原、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品尝打糕的美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四、艾粄

——客家人的端午特色

艾粄作为客家人在端午节期间的传统食品,不仅口感独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艾粄是一种以艾草、糯米粉和芝麻等食材制作而成的糕点。

在客家语中,“”泛指以大米为原料制成的糕点,而艾粄则因加入了艾草而得名。

艾草在春季,特别是阳春三月和清明时节,被认为具有温阳养肝的功效,是春季养生的佳品。因此,将艾草与糯米粉等食材结合制成艾粄,不仅味道独特,还寓意着健康和吉祥

艾粄,百度|

关于艾粄的起源故事和传说,虽然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域和民族而异,但大体上都与端午节和艾草的特殊意义有关。

一方面,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而艾草则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制作艾粄,既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

另一方面,艾草具有温阳养肝的功效,因此艾粄也被视为一种养生的佳品。如《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艾草的记载,描述了其药用价值和特殊意义。

艾粄,百度|

总的来说,艾粄作为端午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它不仅是客家人对端午节和艾草特殊意义的诠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艾粄等传统美食仍然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承,成为了端午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五黄与五红

——寓意吉祥如意的节日美食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传统习俗美食丰富多彩,其中“五黄”与“五红”尤为独特,不仅代表了端午节的特色,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说说“五黄”。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食用五种黄色的食物,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五黄,百度|

这些食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各具特色。

黄鳝肉质细嫩,黄鱼鲜美可口,黄瓜清爽解暑,咸蛋黄香浓美味,雄黄酒则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黄鳝,百度|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食用“五黄”,既是为了品尝美食,也是为了祈求健康和平安。

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五红”。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食用五种红色的食物,即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和黄鳝(部分地区“五红”中黄鳝与“五黄”中的黄鳝不重复计算,而是替换为其他红色食材)。

这些食物同样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烤鸭皮脆肉嫩,苋菜口感滑嫩,红油鸭蛋香浓可口,龙虾肉质鲜美,黄鳝则寓意着吉祥如意。

咸鸭蛋,百度|

红苋菜,百度|

烤鸭,百度|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食用“五红”,不仅是为了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为了祈求驱邪避害、家庭和睦。

关于“五黄”与“五红”的传说,有多种版本。

其中一种说法是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为了救国投江殉难,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这一天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

其中,“五黄”与“五红”的食俗就是为了驱邪避害、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认为五种毒物会出来为祸人间(端午节尚有避五毒这一习俗),而食用“五黄”与“五红”则可以辟邪驱毒、保护家人平安。

小龙虾,百度|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五黄”与“五红”的食俗与端午节的气候和养生观念有关。

端午节期间,气温逐渐升高,人们需要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来调理身体。而“五黄”中的黄瓜和咸蛋黄都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五红”中的苋菜和龙虾也富含营养、有助于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期间食用“五黄”与“五红”,也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养生保健。

总之,“五黄”与“五红”作为端午节期间的传统习俗美食,不仅代表了端午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蕴含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六、面扇子

——端午节的创意美食

端午节传统习俗美食面扇子,是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的汉族端午节食品

这种美食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制作工艺,成为了端午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之一。

面扇子是将发面制作成扇形的一种糕点,通常由多层构成,每层之间撒有熟胡麻粉或碾细的熟胡椒粉。

在制作过程中,面扇子的表面会被捏成各种花纹,并染上颜色,使其看起来既美观又诱人。

这种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寓意着吉祥如意、健康平安

面扇子,百度|

关于面扇子的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从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制作扇子,并在上面绘制各种图案和文字,以表达对健康、平安和幸福的祈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作扇子的习俗逐渐与端午节食品的制作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面扇子这一独特的美食。

面扇子,百度|

面扇子的制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首先,需要准备好发面,并将其揉成面团。

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并切成扇形。

接下来,在每层扇形面片之间撒上熟胡麻粉或碾细的熟胡椒粉,并捏出各种花纹。

最后,将制作好的面扇子放入蒸锅中蒸熟,待其冷却后即可食用。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相互赠送面扇子,以表达美好的祝愿和祝福。

这种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尊重,也增进了亲友之间的感情和联系。同时,面扇子作为一种美食,也丰富了人们的节日餐桌,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煎堆

——香脆可口的传统小吃

煎堆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

煎堆,又称麻团、珍袋、麻球,是一种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

在广东地区,煎堆特指一种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

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再搭配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经过精心制作而成。

煎堆的制作过程十分考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揉面、包馅、滚芝麻、煎炸等,才能呈现出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的特点。

煎堆,百度|

煎堆的起源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紧密相连。

传说在很久以前,端午节前后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有“补天”的说法。

为了祈求天晴和丰收,人们便在端午节期间制作煎堆,寓意着“补天”。

同时,煎堆也象征着团圆和甜蜜,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此外,煎堆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是宫廷中的食品,被称为“碌堆”。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中原人的南迁,煎堆逐渐传入南方地区,成为广东等地的传统特色小吃。

如今,煎堆已经成为端午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在端午节期间品尝煎堆,不仅能够感受到美食带来的味蕾享受,还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八、咸鸭蛋

——端午节必备的传统食品

咸鸭蛋,又被称为青皮、青蛋、盐鸭蛋、腌鸭蛋,古称咸杬子,是中国特色菜肴之一。

它是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

这种食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并在市场上备受推崇。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生产咸鸭蛋的传统,但其中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尤为著名,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就有“腌蛋以高邮为佳”的赞誉。

咸鸭蛋的特点在于其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犹如一颗晶莹的宝石。

它的味道咸香适中,口感鲜美,是佐餐的佳品。

咸鸭蛋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钙、磷、铁、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这些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老少皆宜。

咸鸭蛋,百度|

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主要源于古代人们对健康和保护的追求。

端午节预示着炎热夏季的到来,此时的气候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各种疾病。而鸭蛋的形状比较像是一颗心,古人认为吃了咸鸭蛋可以保护自己的心气神不受损害。

此外,咸鸭蛋的咸味还具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因此,在端午节期间,很多家庭都会准备咸鸭蛋,或是将其包在粽子里,以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

除了健康方面的寓意外,端午节吃咸鸭蛋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恶月”,有很多与避五毒的习俗。

而咸鸭蛋的外形像一颗心,符合以形补形的说法,因此被认为可以保护心气神不受损害。

此外,咸鸭蛋的腌制过程也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祈愿,希望生活能够像咸鸭蛋一样圆满、幸福。

总的来说,咸鸭蛋作为端午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九、叶子饽

——广西地区的端午特色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外,还有一系列与节日相关的美食。

其中,叶子饽作为广西玉林地区的传统美食,在端午节期间备受人们喜爱。

叶子饽,顾名思义,是以植物的叶子包裹而成的饽饽

在玉林地区,人们通常使用芭蕉叶、粽子叶、苏子叶或竹叶等具有清香味的叶子来制作叶子饽。这些叶子不仅为叶子饽增添了独特的香气,还使其外观更加美观。

叶子饽,百度|

叶子饽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糯米和粳米。

经过精心磨制后,米粉与水混合搅拌成面糊,然后加入适量的馅料。

馅料的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如豆沙、莲蓉、咸蛋黄等。将馅料包裹在面糊中,再用叶子包裹好,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

叶子饽的口感细腻、软糯,米香与叶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在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叶子饽,与家人一起分享这份美味和喜悦。

叶子饽的历史悠久,据传已有数百年的传承。

它不仅是玉林地区的传统美食,也是端午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互相赠送叶子饽,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爱。

总之,叶子饽作为端午节传统习俗美食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绿豆糕

——清甜解暑的传统甜点

绿豆糕,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味。

这种传统特色糕点主要原料为煮熟的绿豆粉,搭配蒸熟的山芋粉(或小麦粉、豌豆粉)、植物油(芝麻油)、熟猪油、绵白糖、糖玫瑰花、黑枣肉、桂花糖等精心制作而成。

绿豆糕口感细腻,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散发出淡淡的绿豆清香。

在端午节期间食用绿豆糕,不仅因为其美味可口,更因为绿豆糕具有消暑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端午节正值夏季,人们容易感到暑热难耐,食用绿豆糕可以有效缓解暑热,让人们在节日中更加舒适愉快。

除了食用绿豆糕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传统习俗

如划龙舟、祭龙、采草药、赶药市、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洗草药水、贴午时符、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薰苍术、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这些习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在端午节期间,无论是品尝美味的绿豆糕,还是参与各种传统习俗活动,都能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十一、大蒜蛋

——寓意辟邪驱毒的端午食品

端午节有吃大蒜蛋的习俗。

大蒜蛋,顾名思义,是将大蒜与鸡蛋一同煮制而成的食物。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早早起床,将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慢慢煮制。

有的地方还会在煮制过程中加入几片艾叶,以增加其独特的香气和功效。

大蒜蛋,百度|

大蒜蛋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大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具有祛邪避灾、增强免疫力的食材。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相信食用大蒜蛋可以驱赶身上的邪气和疾病,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其次,鸡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也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在端午节这个家人团聚的时刻,食用大蒜蛋也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凉拌蒜蛋,百度|

除了其文化内涵外,大蒜蛋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也备受人们喜爱。经过煮制后的大蒜蛋,鸡蛋的蛋白和蛋黄都充分吸收了大蒜的香味和艾叶的清香,使得整个大蒜蛋的口感更加独特。

同时,大蒜和鸡蛋都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材,食用大蒜蛋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可以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大蒜蛋作为端午节期间的一道传统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十二、油糕

——陕西地区的端午传统美食

端午节,这个充满传统文化与民俗的节日,除了粽子这一标志性美食外,油糕也是一道备受欢迎的传统习俗美食。

油糕,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关中地区、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

油糕,百度|

油糕的制作方法多样,但主要原料通常为面粉、黍科糜子、大枣、红糖等。经过油炸后,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吃起来既甜又软绵,口感极佳。

油糕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制作油糕时,需要先将原料混合后制成面团(和面时最好一半面粉,是采用热水来和面,这样炸好后口感软糯),再将面团分成小块,包入红糖等馅料,然后用手搓成长条或压成扁圆形,最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厨师来掌握火候和技巧,以保证油糕的口感和品质。

油糕的金黄色象征着丰收和富裕,而香甜可口的口感则寓意着生活美满和幸福。

在端午节期间食用油糕,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馨。

此外,油糕在不同的地区还有着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口味。

例如,陕北油糕以黍科糜子和大枣为主要原料,经植物油炸后清香细腻、香甜可口;而泡泡油糕则是西安古城和其他城市的特色美食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备受中外宾客的赞赏。

总之,在端午节期间食用油糕,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的美味,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馨。



十三、黄鳝

——端午节前后的滋补佳品

在端午节的美食文化中,黄鳝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之珍”。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黄鳝制作各种美味的菜肴,如红烧黄鳝、清蒸黄鳝、蒜烧黄鳝等,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黄鳝,百度|

分享2个黄鳝的传统做法:

蒜烧黄鳝

这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制作时,先将黄鳝处理干净,切段备用。热锅冷油,加入蒜子、泡椒汁等调料煸炒出香味,再倒入黄鳝段进行翻炒。最后加入适量的水、料酒、生抽等调味料,烧制入味即可。蒜烧黄鳝的特点是蒜香浓郁,鳝肉鲜嫩多汁。

响油鳝丝

这是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菜肴。制作时,先将黄鳝洗净切丝,用料酒和少量盐腌制去腥。热锅冷油,将鳝丝煸炒至变色后捞出备用。另起锅烧热油,加入姜末、蒜蓉等调料炒香,再倒入鳝丝和适量的调味料翻炒均匀。最后淋上热油,撒上葱花和胡椒粉即可。响油鳝丝的特点是色泽鲜艳,口感爽滑,味道浓郁。

在端午节期间食用黄鳝,不仅是因为其美味可口,更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传统意义。

首先,黄鳝作为一种水生动物,与端午节的龙舟文化相呼应,寓意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其次,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食用黄鳝,不仅是一种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总之,端午节传统习俗美食黄鳝以其独特的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节日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四、艾馍馍

——寓意杀菌驱虫的端午美食

艾馍馍(又称清明团子、青团)也是端午节期间备受欢迎的传统美食之一。

艾馍馍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由于在这一天禁火,人们便制作艾馍馍作为寒食节的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馍馍也逐渐成为端午节的重要美食之一。

艾馍馍的制作方法独特,需要选用新鲜的艾草和优质的糯米粉。

首先,将艾草洗净、切碎并捣成泥状,然后和糯米粉一起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团。

接着,将面团分成小块,包入豆沙、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手轻轻搓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馍馍。

最后,将馍馍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

艾馍馍,百度|

艾馍馍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由于加入了艾草,艾馍馍呈现出淡淡的绿色,清香扑鼻。

同时,艾草的加入也使得馍馍具有独特的口感,既有糯米粉的软糯,又有艾草的清香和韧性。

此外,艾馍馍的馅料多样,既有传统的豆沙、芝麻等甜味馅料,也有咸味的馅料如肉松等,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在端午节期间食用艾馍馍,不仅是因为其美味可口,更是因为其被认为具有辟邪、驱寒、祛湿等功效。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食用艾馍馍,不仅是对传统美食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十五、薄饼

——闽南、温州地区的端午特色美食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吃薄饼的习俗。

薄饼,又称春饼、煎饼等,是一种用面粉烙制而成的薄面片。它的特点是薄如纸,软而不韧,口感鲜美。

薄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食品出现的。

薄饼-干烙馍,百度|

薄饼-皖北水烙馍,百度|

薄饼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准备好面粉、水和适量的盐,将面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剂子,每个剂子擀成薄如纸的圆饼。

接着,在平底锅或电饼铛上加热,将薄饼烙至两面金黄即可(这是干烙馍做法,水烙馍是一片片叠合一起上锅蒸熟,水烙馍较于干烙馍要更加柔软、更Q弹有韧劲)。

在烙制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花、芝麻等调料,使薄饼更加美味可口。

在端午节期间,薄饼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寓意着家庭和睦、和谐美满。此外,薄饼的口感鲜美、营养丰富,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常会用薄饼,来卷提前备好的豆芽、韭菜、鸡蛋、土豆丝等食材炒制好的菜,制作成美味的薄饼卷。

总之,薄饼作为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方法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节,百度|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美食的盛宴。

粽子到龙舟饭、从打糕到艾粄、从五黄与五红到面扇子、从煎堆到咸鸭蛋……这些传统习俗美食不仅让我们在端午节期间能够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更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让我们一起在端午节期间品味这些传统习俗美食吧!